发布时间:2025-07-28
2025年春季学期,我院宗教学专业共举办四场学术讲座,先后是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的“‘超人间’的多重内涵及其背后的人性冲突”、复旦大学徐以骅教授的“世界宗教的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卓新平研究员的“中国化宗教学三大体系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建欣研究员的“宗教研究与论文写作”。讲座均由宗教学方向带头人刘成有教授主持。
3月25日,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李利安教授在学院会议室给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超人间’的多重内涵及其背后的人性冲突”的精彩学术讲座。
李教授首先深入剖析了“超人间”这一核心概念的多重内涵。他指出,神灵作为“超人间”力量拥有者,是信徒崇拜、祈求的直接对象;彼岸世界如基督教的天国、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道教的神仙洞府等,为信徒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寄托和终极关怀;宗教信仰还为个体生命设定了至高目标,即通过特定的修行道路或虔诚信仰达到超越凡人的圆满境界,如佛教的“成佛”(觉悟真理、超越轮回)、道教的“成仙”等;同时,地狱信仰也是理解“超人间”内涵的一个维度,地狱信仰(如佛教的地狱道、基督教的地狱)深刻反映了人类对罪恶及其后果的认知,以及对因果报应、终极正义的强烈诉求,是维护宗教伦理、平衡信徒心理的重要环节。其次,李教授认为“超人间”信仰深深植根于人性本身的冲突与需求,这包括人性的根本脆弱性、人类内心深处存在着对至善、至美、永恒与自由的无限向往以及人类对自身命运走向的迷茫与焦虑等。
刘成有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李教授的讲座系统梳理了“超人间”这一宗教学核心范畴的丰富内涵,更深刻揭示了宗教信仰背后深植于人性本身的普遍冲突与需求,为理解宗教的现实价值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理论框架。
4月16日,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央统战部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徐以骅教授在学院会议室为大家作了题为“世界宗教的1979年”的精彩学术讲座。
徐教授以1979年为切入点,阐述了这一历史阶段在宗教领域发生的六大事件,分别为伊朗伊斯兰革命、阿富汗圣战运动、麦加大清真寺被占、波兰籍教皇首访祖国、美国宗教右翼崛起、中国宗教的改革开放等,并多角度、多层次解读宗教对国际关系的深刻影响。徐教授认为1979年对于世界宗教格局大变迁而言至关重要,东西方发生的一系列涉及宗教的大事件正在解构旧有的世界宗教格局。在此基础上,徐教授对“1979现象”背后的历史大背景进行了深入解析,包括中世纪三大世界(即农耕世界、游牧世界和工业世界)的交织与变迁,同时作为工业世界的欧洲所呈现的三种要素迁移,即人口、商品和宗教的迁移也对宗教格局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等。徐教授还特别强调,高校不仅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阵地,而且应成为教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无神论思想以及宗教政策和正确宗教知识的重要平台。
刘成有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徐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站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构建中国自主宗教学知识体系的高度,深度解读世界宗教中的重要问题,对ok138cn太阳集团宗教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宗教学会名誉会长卓新平研究员在学院会议室作了题为“中国化宗教学三大体系建设”的精彩学术讲座。
卓新平研究员指出,中国化宗教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框架为范式,并努力使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理融贯于这三大体系。他指出,当代中国宗教学的话语体系建设首先需要形成其基本概念、范畴体系,而这一话语体系又基于相关的知识体系,是在一定知识范畴内形成的,体现出其学科的专业性。当代中国宗教学的学术体系建设,应该以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态度认真而虚心地对待自宗教学开创以来发展出的各种研究方法,以一种“扬弃”的方式吸取其精华,去除其错误、过时或已被淘汰的相关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当代中国宗教学的学科体系建设从广义而言可以涵括新中国70多年来的宗教学历程,就其体系构建的成熟时期来论则主要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四十多年所取得的成就,人们对其研究方向和基本形态曾有过各种设想和理论阐述,形成了相应的研究氛围和学术特色,但就其学科体系的全面及系统化而论,当代中国宗教学仍然在其构建的进程之中,尚未根本完成其任务。
刘成有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卓老师的讲座给大家带来了中国宗教学的前沿理论,不仅具有系统性,而且完整构建出中国宗教学理论体系,对ok138cn太阳集团宗教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6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建欣研究员在学院会议室作了题为“宗教研究与论文写作”的精彩学术讲座。
李建欣研究员首先回顾了我国宗教学的百年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宗教学研究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他强调,现代宗教学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通过学者的不懈努力逐步成型的。现代宗教学研究的首要特点,便是其客观性、学术性以及与信仰保持距离的立场。这意味着研究者必须超越自身的信仰或非信仰立场,以超然、中立的态度去观察、理解和阐释宗教现象,在研究中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在宗教学论文写作方面,李老师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具体而实用的指导,一是要注重选题,一个好的选题是成功论文的一半,要聚焦且具有可操作性,同时,选题还应与研究者的长期兴趣相结合,并深入了解学术史,从而找到自己的创新点;二是要注重研究方法的借鉴与应用,需要广泛借鉴其它学科的方法,无论是社会科学的定量、定性方法,还是人文学科的文献分析、概念辨析等;三是要注重论证,论文必须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充分的论据支撑,以及能够预设反驳并进行回应的能力。
刘成有教授指出,李老师的讲座不仅是对中国宗教学研究历程的一次深刻总结,更是对学院宗教学专业师生未来研究方向的一次有力指引,为青年学者指明了高质量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的路径。
刘成有教授在每一场讲座中对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ok138cn太阳集团宗教学学科的支持,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以后能经常莅临ok138cn太阳集团,持续为宗教学团队的成员答疑解惑、指点迷津。每一场讲座都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现场互动热烈,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供稿人:景天星、解加馨于、宋峰、樊东昊、赵芃钦)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睿翼传媒